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5年物流业五大趋势展望当下,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我国 “十四五” 规划中,更是将绿色发展确立为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关键战略,对于交通运输及物流行业而言,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已然关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到 2025 年,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持续深入推进,并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在这一进程中,城市物流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发力。 首先,发展多式联运是关键举措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 - 2025 年)》明确了到 2025 年多式联运发展的工作目标,例如要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实现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增长以及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等具体指标。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像略阳县、吴江区等,通过完善多式联运骨干通道、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等措施,不断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 其次,推广绿色运输工具至关重要。物流领域尤其是城市快递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强调新能源汽车应用及数智化转型。比如唐山市被交通运输部公布为全域公路绿色低碳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通过强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力度、出台补贴政策等措施,着力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河南也提出到 2025 年,全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要达到 20 家,打造绿色物流,探索多式联运 “一单制”,要求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优先使用新能源车,并且到 2025 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要达到 50 万个。 此外,推进仓储绿色化、优化物流配送模式、推广环保包装、加强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不可或缺。不过,尽管目前城市物流绿色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绿色物流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行业标准尚不统一等。 但无论如何,共建城市物流绿色低碳新生态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及公众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城市物流朝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共同助力物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趋势二: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掘新空间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备受国家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 13 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对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了全方位安排,旨在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到 2025 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将显著增强。届时,主要制造业领域物流费用率会不断下降,并且会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也会大幅提升,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立起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能更及时准确地对制造业物流成本水平变化进行评估监测。 在全国层面,围绕这一目标从多方面发力。一方面紧扣关键环节促进融合创新,比如在促进企业主体融合发展上,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引导制造企业整合内部分散的物流服务能力及存量设施资源,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在促进设施设备融合联动方面,加强物流业制造业在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有机衔接,统筹做好各类相关设施规划布局和用地用海安排,积极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大型工业园区新建或改扩建相关基础设施并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在促进业务流程融合协同上,推动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快递企业密切合作,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共同投资建设专用物流设施,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在促进标准规范融合衔接上,建立跨部门工作沟通机制,协调各类涉及融合发展的标准,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在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方面,促进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融合应用,建设物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 另一方面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 6 个重点领域,明确推动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同时,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积极推动降低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也积极响应落实相关举措。例如有的地方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在工业园区规划中,预留出充足且合理的物流用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专业物流企业入驻,更好地服务园区内制造企业;还有的地方政府组织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助力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探索适合本地的融合发展模式。 这种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对于物流业来说意义重大,能够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比如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共享信息资源等,减少物流环节中的不必要损耗和成本支出,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物流服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进一步稳固和拓展物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为其自身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 趋势三:优化发展空间结构形成新支撑 在 2025 年,物流行业的优化空间结构至关重要,其对于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增强精细化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要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印发的《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需紧扣企业主体融合发展、设施设备融合联动、业务流程融合协同、标准规范融合衔接、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等关键环节,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这将助力制造业与物流业在供应链全链条上达成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水平。 例如在地方层面,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印发的《福建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提出深化物流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增强供应链金融的支撑能力。通过发展基于企业信用担保的物流融资服务、完善基于货物价值担保的物流融资服务、优选合适的产业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措施,切实为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各地也在积极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为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些地方会结合自身产业特点,规划建设专业的物流产业园区,将分散的物流企业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园区在选址上会充分考虑与周边制造业企业的距离和交通便利性,便于货物的快速运输和流转,减少物流时间成本。 还有的地方会加强物流通道建设,打造多式联运枢纽,像依托港口、铁路货运站等,建立起水、陆、空联运的高效物流网络,拓宽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辐射范围,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协同效率。 通过这些对发展空间结构的优化举措,不仅能够让制造业企业获得更精准、高效的物流服务,也有助于物流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共同推动整个物流行业朝着精细化、高品质方向迈进,增强精细化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趋势四:智慧物流集成创新打造新引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到 2025 年,智慧物流集成创新将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引擎,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在信息化方面,物流互联网正在逐步形成,大量物流设施通过传感器接入互联网,物流连接呈快速增长趋势。例如,通过在仓库、运输工具以及包装上部署各种传感器,物流公司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状态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震动等),这些数据不断地被收集并传输回中央系统,使得企业能够实时追踪货物流动,优化库存管理,减少丢失和损坏。 自动化层面也有诸多体现,自动化仓库系统提高了存储和检索效率,机器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物流体系中,承担如在仓库中移动材料和订单履行处理等关键角色,甚至随着 AI 技术向更高水平的发展,AI 能够承担从拣选和打包订单到自动化供应链技术的手动人力驱动任务。像山西某食品服务公司,为解决仓库卫星信号丢失、不能精确定位货物及运输设备的问题,选择了中电昆辰的 “聚星” 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融合定位系统,实现了实时定位货物位置,提高出入库效率,加快仓储作业的执行效率等效果,现在每日出入库吞吐量可达 120 托,仓库每天节省人力 40 - 50 人,储存效率提升 3 倍以上,出入库效率较传统仓储提升 6 倍以上。 智能化更是发展显著,智慧物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物流环节的全面感知、分析、优化和决策。比如通过整合人工智能、预测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传感器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进而实现仓库操纵自动化、灵活改善交货时间、主动管理库存、优化采购关系等。同时,借助智能算法,企业能更准确地预测需求波动,实现库存的精细管理。 这些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助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能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操作速度,提升作业效率,智能调度系统也确保了运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基于数据分析,物流企业可以提供更精准的物流服务,增强服务质量,还能快速响应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从而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模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迈进。 趋势五:国际物流提质增效构筑新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国际物流在 2025 年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提质增效成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众多国内物流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加速构建全球快递物流服务网络。比如圆通,其在浙江嘉兴投资建设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东方天地港” 预计 2025 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 1454 亩,总投资达 122 亿元,承载着 “运全球、送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中国联世界,世界联世界” 的使命和愿景,定位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长三角国际商贸集散中心和共享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功能。圆通航空和圆通商贸总部落子于此,将助力圆通整合各类资源,提供高性价比的跨境供应链物流服务,为嘉兴、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良好条件。而且圆通在中亚地区的布局动作不断,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展开多方面合作,成立合伙企业、开通跨境快递物流服务等,不断加密末端驿站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京东物流同样在加速国际布局,宣布至 2025 年底,全球海外仓面积将翻倍,同时进一步布局建设保税仓和直邮仓。目前,京东物流已在全球拥有近 100 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总管理面积近 100 万平方米,覆盖众多主要国家和地区。海外仓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优化其全球供应链网络,提升国际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提高商品通关速度,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从行业整体来看,国际物流将通过多方面举措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运输效率,进而在全球贸易格局下构筑自身优势。 智能化与自动化方面,AI 技术将更精准地预测消费者需求,优化库存调配,减少物流滞留情况。自动化仓储系统会越发普及,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取代传统仓库操作方式,提高仓库运营效率,像亚马逊利用 AI 算法减少补货错误率,京东在美国的自动化仓通过采用料箱机器人提升了货品存储密度和运营效率等都是很好的例证。而且智能配送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实时分析订单信息、交通状况和用户需求,为配送员规划最优配送路线和方案,提高配送效率和准确性。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也备受重视,在环保意识的推动下,国际物流行业会更注重绿色环保举措。企业将积极采用新能源车辆进行运输,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优化包装材料,降低包装废弃物;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 多式联运与供应链整合更是重点发展方向,为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国际物流企业会进一步加强多式联运,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灵活组合使用,比如把不同运输方式衔接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物流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通过供应链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区域化与国际化并进的趋势明显,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国际物流企业加强区域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在亚洲地区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提高区域内的物流效率和响应速度;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拓展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拓展市场份额,增强我国物流业。 本文来源于数字物流风向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